返回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417【河南战场】[1/2页]

记住本站地址:【七/>看小说】https://m.qikanxs.net/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!

    由于开春之后,大同军各师攻势猛烈,多尔衮可不敢像多铎那样轻敌。

    他采用了满清的惯用战术:任你几路来,我自一路去!

    多尔衮主动收缩防线,让降兵降将守住重要城池。他本人亲领六万多八旗军、三万多降兵降将,打算对大同军各个击破。

    努尔哈赤喜欢这样打仗,黄台吉也喜欢这样打仗。

    那个时候,大明动辄发兵十万、二十万,而满清拢共也就几万兵力。于是满清集结重兵,迅速奔袭穿插,利用大明各部难以协调配合的漏洞,钻空子以优势兵力歼灭其中一部。

    一般而言,大明军队只要被歼灭一路,其余各路就要陷入恐慌,或者干脆有边将带兵逃跑。

    若是歼灭一路还没效果,那就歼灭两路、三路!

    而这次大同军攻打河南,一共兵分六路,多尔衮怎么可能不用老套路?

    赵瀚把山东指挥权交给费如鹤,自己的御驾移往亳州建立总指挥部。

    此时此刻,李正的第三师已攻破虞城,萧宗显的第四师已攻破鹿邑。赵瀚的地盘亳州、宿州防备“空虚”,故意吸引归德府的敌军来攻,一旦来了就可以让第三师、第四师回军包饺子。

    可惜,归德府的清军怂得很,甚至坐视虞城、鹿邑失陷,只窝在归德府城里面死守。

    这是在认真执行多尔衮的战略计划,降兵降将别出去打,次级县城也可以不要,把战略性城池守好了便可。一直坚守,等着多尔衮在别的地方各个击破。

    多尔衮的主力究竟在哪儿?

    赵瀚暂时不清楚,反正肯定不在归德府这边。

    诱敌计划失败,那就主动进攻!

    留农兵驻守虞城、鹿邑,第三师南攻夏邑,第四师北击柘城。同样一举拿下,清军似乎真不要这些县城,只是一心一意防守归德府城。甚至永城县那边,赵瀚派千余农兵就拿下了。

    归德府城,就是商丘。

    赵瀚的指挥部、第三师、第四师,会师商丘城外,打算强攻此城。商丘就是一颗钉子,若不拔掉,河南战场的东路大军,就会被牵制在这里无法动弹。

    随行女官禀报:“陛下,侯方域携其叔父求见。”

    “带他们进来。”

    赵瀚正在研究多尔衮主力的去向,虽然广撒斥候,河南又暗藏大同军细作,但乱七八糟的信息太多,一时半会儿很难发现多尔衮。

    赵瀚作为河南战场总指挥,只能发出军令:江良的第五师,放弃已经攻占的沈丘、项城,撤回颍州防备可能出现的多尔衮。江大山的第六师,驻扎郾城,不可冒进,继续探知多尔衮动向。

    多尔衮既然想集结大军攻破一路,那赵瀚就稳妥守城,主公归德府方向。

    大不了稳步推进,只靠消耗粮草,也能把多尔衮给拖死!

    侯方域带着五叔侯虑进来,作揖拜见。

    赵瀚问道:“归德府各乡村如何?”

    侯虑回答:“启禀陛下,今年战端一起,伪清就在归德府大肆劫掠乡村。不拘士绅平民,每户须出粮食民夫,交不出粮食便要杀人。伪清强征民夫运粮至商丘,粮食运到城里以后,便驱逐民夫和士绅,城里只剩军队,就连许多府城百姓都被驱逐。我侯家的钱粮,已被那些鞑子抢得所剩无几!”

    茅元仪说道:“陛下,伪清如此做法,是铁了心要屯粮守城。”

    赵瀚被满清给恶心坏了,整个归德府,到处是被抢光了粮食的百姓。大同军到来之前,本地百姓就已饿死无数,大量饥民等着赵瀚拨粮救济。

    倒是不用愁民夫不够,征募饥民来运输辎重,也算一种赈济方式。

    商丘城外的护城河,也让饥民去填,每天发几块饼子即可。更多粮食,赵瀚拿不出来,他还要屯着军粮跟满清消耗。

    众人正讨论着军情,又有人来报:“陛下,营外来了数万义军,说要跟着大同军一起杀鞑子!”

    赵瀚又是欣慰,又是感到头疼。

    欣慰是因为民心可用,头疼是因为军粮消耗。这些义军,其实可以视为饥民,打仗没什么战斗力,吃饭却个个好胃口。

    河南要全是这样,义军和饥民就能把赵瀚给吃垮。

    但又不能不救,至少得给点吃的吊命。

    赵瀚对侯方域叔侄俩说:“侯氏乃归德府大族,这些义军,暂时由你们协调统领。挑选三千青壮为辅兵,其余全部转为民夫,实在孱弱不堪的就……就让他们躺着领粥吧。”

    赵瀚又对随军的吏曹、户曹、财曹官员说:“让官吏、宣教官、农会赶紧过来,直接在永城县主持分田。这里的饥民,也调三分之一去永城县,分田落户了再说。还有,催粮,再运些粮食来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归德府的满清主帅,有一文一武。

    文为佟养甲,即佟养性的堂弟。

    佟氏本就是女真人,本姓“佟佳”。明初就定居大明境内经商,到了佟养性那会儿,成为大明和女真的双面间谍。最后,举族投靠努尔哈赤。

417【河南战场】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